- A+
【现金流量表是如何造假的?】
不少人觉得现金流量表不好造假,因为现金是实打实的,审计师可以通过银行实施函证程序发现异常情况。但是,大伙想过没有,虽然总的净现金流不调整,没有发生变化,但现金流量表的内部结构是可以调整,可以变化的,即通过调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让它看来起显得公司挺挣钱并且与利润也相匹配。比如,某上市公司就是通过体外资金循环,实现虚增的利润与现金流相匹配。方法是:将公司内自有资金以及银行贷款以采购原材料和在建工程的名义转移至其关联方和其控制的账户,将资金转移至体外。然后再通过销售的名义,把体外资金汇回本公司,虚增利润。这种财务上“假账真做”的造假手法高超之处在于,现金流量表的净现金流量是不变的,与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增减额保持了一致。但是,它的现金流量表内部结构则是完全进行了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净现金流调减了,而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相应调增了。最后的结果是营业收入、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都很美。
不过,需要申明的是现金流量表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原则上是不能造假的,因为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具有钩稽关系。但是,有了可以任意调增、调减货币资金的康美、康得新等企业,我就无语了!它们根本就不是调戏报表,而是耍流氓了。
在临近期末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安排客户提早回款或安排延后支付供应商款项,短期减少营运资金占用,可以达到美化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现金流量表上表现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应收账款不正常减少;应付账款不正常增加。
上述资金安排有可能存在未披露的背后交易,例如,公司承诺日后调整销售或采购价格,甚至直接利用关联方向客户提供回款资金。
利用应收票据贴现或应收账款保理(不附追溯权),也是突击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常见方法。不过,票据贴现或应收账款保理需要付出较大的贴现成本,正常而言,没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企业一般不会采用。
不少朋友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并不认为表中的三个部分都同等重要,而是认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最重要,而忽视了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融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其实现金流量表是一个整体,三个部分都重要,都要好好分析,以防止现金流量表造假者将这三个部分进行“模块游戏”,将好东西(现金流入)塞入大家认为更重要的经营活动“模块”中,而将坏东西(现金流出)放入大家认为不重要的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模块”中。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将现金流量表打扮成“好看”的模样。
再说一遍,现金流量表造假典型的做法是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最终又不影响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项目期末期初差额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之间的平衡关系。例如,某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其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量一直都很好,其手法就是同时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该公司在虚构收入的同时也虚增了经营性现金流入,为了使现金流量净值保持真实水平,公司把虚增收入带来的现金流通过虚增投资名义消化掉,从而达到了捏造经营收入,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的目的,而且还让投资者误以为公司的投资都是靠自我发展积累形成的,还能制造出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运行良好、发展迅猛、创造现金流量能力很强的假象,但其实只是数字游戏。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将期间费用资本化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如利息费用、研发投入等不正常的资本化,由于人为地减计了费用,当然就会虚增利润,同时由于将本来应记入现金流量表第一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金额,转移到了入现金流量表第二部分“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因此,也相应地增大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真是一箭双雕!
因此,当你怀疑一家上市公司通过不合理的资本化虚增了利润,千万不要忘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被虚增了。有一家上市公司将几千万的正常经营成本确认为资本化支出,该公司就不仅虚增了利润,同时也虚增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在这种情况下,其自由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却是不变的。也就是说,虽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得到“改善”,但自由现金流却没有什么变化。所以,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断地得到改善,而自由现金流却基本没怎么改善,那么,就值得怀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被注了水了。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