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准备阶段
1.审计立项
内部审计机构接受相关单位(人事部门等)委派或委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审计立项,做出具体的审计安排。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对年度审计计划进行调整,或者追加审计项目。
小帖士:
经济责任审计最好要受人事部门的委托,这样立项理由更充分。
2.组成审计组、发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中附相关单位委派或委托书、需提供的审计资料清单等。
小帖士:
1)在审计通知书到达被审计单位时,若被审计单位要求审计人员回避,应当根据回避制度的规定决定是否回避,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的同时告知被审计单位。
2)下发通知书附审计所需资料清单:
企业计划、绩效指标及完成情况、工作总结、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合同、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档案等资料、主管部门有关批准文件、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报告、内部与外部审计结果及其相关资料、重大事项(包括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重大诉讼事项和重大违纪事项等的处理情况);被审领导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等。
3.开展审前调查
进驻审计现场之前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应当熟悉与审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查了解被审单位企业的基本情况、绩效完成情况、重大投资情况、被审领导的工作作风及人脉关系网;并对该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步测试,围绕企业目标识别和评估风险点,明确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审计工作方案。需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营范围、财务状况、财务和业务管理体制、关联方关系等;
2)被审领导职责范围和分管工作;
3)经营环境,如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经营风险,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4)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定的会计、税收、外汇、贸易等惯例的要求及执行情况;
5)绩效指标体系及完成情况;
6)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7)其他相关单位对其检查及其整改情况;
8)内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掌握的被审领导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等方面的情况;
9)信息系统及其大数据等。
小帖士:
1)审计机构应按不同的审计类型或内容编制标准的审前调查清单或调查表,以防遗漏重要事项。
2)离任审计建议征求现任领导对审计的诉求,但审计组要客观评价,以防误导。
4.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应当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组织与分工以及工作要求等内容。
小帖士:
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中,注明:
鼓励被审计单位自查自纠。通过自查,有效促进问题发现和整改到位。
正激励:自查并已整改的问题,经审计组现场核实确实整改完毕的,可不写入审计报告。
负激励:自查工作明显不到位,现场审计发现存在较多问题但自查报告中没有显示的重大问题,问责。
审计实施阶段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准备阶段编写的审计工作方案,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揭示审计发现的事实、原因和后果。实施阶段工作主要包括:
1.召开审计进点会议
审计进点会议是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之后与被审计单位初次正式沟通。内部审计组应当向管理层了解各方面与审计相关的情况,审计组负责人应当向管理层说明审计目的和依据、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工作程序、参审人员、审计场所、实施时间、审计纪律、举报电话等,并提出需要协助、配合审计的有关事项和要求。同时,被审计领导应当就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述职。
小贴士:
如离任审计,进点会请现任领导参加。
2.现场审计取证
运用检查、观察、访谈、重新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可以采取复制、截屏、拍照等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采用访谈的方法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当有被访谈者的签字和盖章。在不能取得签字和盖章时,审计人员需要在底稿中注明原因,并由两名以上审计人员签字予以证明;
2)审计组长应当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审计证据,应当补充审计程序;
3)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就审计事项初步交换审计意见(重大舞弊事件除外);
4)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审计组应当及时向内部审计机构报告(如重大舞弊行为)。
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确确定的审计事项,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定性依据是否准确、审计组长或指定人员进行复核,并就事实是否清楚、标准是否适当以及建议是否恰当提出复核意见。
审计报告阶段
1.审计报告质量要求
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及内容编制,逻辑清晰,用词准确,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风险水平,重点突出并就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缺陷提出可行的建设设性的改进建议,以帮助改善治理和控制。
2.审计报告格式
1)标题: xxx (被审计单位名称领导干部职务) xxx 离任(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2)主送委派或委托的相关单位,包括董事会或者主要领导、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等。
3)正文:主要包括审计基本情况说明、被审计企业领导及其所在企业情况介绍、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评价、审计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4)附件:是对审计报告正文进行补充说明的文字和数字资料。附件应当包括针对审计过程及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5)落款: x x x (被审计领导姓名)同志经济责任审计组、时间。
3.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1)概要说明审计依据、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内容、方式和起止时间,延伸、追溯审计重事项的情况,以及被审计单位及被审计领导配合审计工作的情况。
2)被审领导及其所在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领导的任职期间、职责范围、分管工作,所在企业的历史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营范围、财务状况等。
3)被审计领导主要工作及成绩,包括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重大投资取得效益情况等。
4)审计发现的与被审计领导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主要问题,包括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领导廉洁从业规定情况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有相关单位委托的特别事项,应专门对该事项的中结果进行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自行纠正的问题等。报告中应当写明问题事实、违反法律法规或内部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所造成的影响或后果等。
5)审计评价。主要是在审计职权范围内,概括并评价任职期间开展的主要工作。同时,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考核目标和示和行业依据,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企业风险提示。对苗头性的问题进行提示。
7)审计建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应当提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4.审计结果沟通。
征求被审计领导及其所在企业意见;提交审计报告。
小帖士:
1)如离任审计建议单独征求现任领导意见。
2)如有突出业绩,也要在报告中描述,最好排在问题前面。
3)离任审计面临的挑战之一,被审计领导不签署审计意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