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五:实质性测试及详细审查1.实质性测试及详细检查是在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审计技术详细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2.审计人员应收集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审计证据(包括文件、函证、笔录、复算、询问等),进行审核、分析与研究,形成审计判断。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 加总相关明细账户余额与总账余额比较核对二者是否一致。
• 运用统计抽样,抽查会计记录,从凭证到账户。
• 巡视库房,抽查清点库存药品、器材等账面存货,确定存货的保管情况以及存货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及计价的准确性。
• 清查固定资产,确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增减值情况。
• 盘点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确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及账实核对情况。
• 函证主要往来账户余额,选取无法函证或未取得回函的重要账户实行替代程序,确定往来结算的准确性。
• 审核收费系统的收入日报表、药品销售日报表、现金收入日报表,交叉核对并与系统核对一致。
• 审核各类经济合同,对重要合同签订的招、投标及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与评价。
• 审查工程的预、决算资料,复算工程量,确定工程支出的合理性、准确性。
• 检查采购计划、采购合同与发票、入库单、付款支票是否一致。
• 采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审查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等。
• 检查涉税项目,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是否按时、足额缴纳税款。
• 审核费用的发生情况、审批手续,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
• 其他审计程序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初步调查、符合性测试和详细审查,收集适当的、有用的及相关的审计证据,并通过分析与评价形成审计发现,并提出适当的审计建议。